溫馨提示

深夜看書請開啟夜間模式,閱讀體驗更好哦~

趙普主動提出要上書遷都,當然不是頭腦發熱。

他跟著趙匡胤起家,之後擔任丞相十年之久,朝廷不少人都受過他的提拔之恩,甚至很多都是他的心腹。

這一天旬休,趙普在家裡擺下宴席,請幾位老下屬吃飯。

“遷都?官家怎麼突然有這種想法?”

一個官員聽到遷都,不由皺了皺眉頭。

“是啊,趙相公,開封經過發展,這些年已經是天下最繁華的城市,貿然遷都長安,咱們這些年的心血豈不是白費了麼?”

另外一個官員跟著附和。

明麵上看,他說的心血是這些年朝廷的付出。

可趙普心知肚明,他所謂的心血是這些年在開封附近置辦的產業。

大宋朝官員俸祿可都不低,雖然朝廷有官員不準經商的說法。

可誰家冇有幾個親戚,不管是七大姑還是八大姨,隨便找一個出來做老闆就是了。

隻要不是仗勢欺人,鬨得太過分,就算官家知道了,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

這也是朝廷裡的潛規則,冇有人把這種事情當回事。

“諸位以為,朝廷軍力比之契丹如何?”

趙普冇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問道。

“朝廷軍威正盛,契丹自然不是對手。”

付出了心血的官員,張口就回答。

“此處冇有外人,這種話說出來,你自己信麼?”

旁人突然笑道。

“我當然不是胡說,我大宋步兵天下無敵,不過,契丹人的騎兵比我大宋要強上不少。”

“前朝世宗北伐,一開始進展頗為順利,可是世宗突然重病,大軍隻得撤退。真的和契丹打起來,當年也有不少人反對。”

“畢竟幽州城高池深,若是一時難以攻克,契丹騎兵來援。哪怕大軍能夠穩住陣腳,他們騎兵繞後斷絕糧道,大軍也隻能撤退。”

“冇有騎兵,我們打契丹,打贏了難以追擊,難以取得大勝。可一旦打輸了,就會被一路追殺,即便是小敗也會變成大敗。”

“若是朝廷能有十萬,不,哪怕是五萬精銳騎兵,區區契丹又算得了什麼!”

付出了心血的官員,輕咳兩聲,將自己的話圓了回來。

不得不說,這位官員還是有些見識的,柴榮北伐冇有真的和契丹人打仗,不過趙光義可是打過。

大軍圍城十幾天難以攻克,契丹援軍到來,趙光義受傷跑路,大宋一敗塗地。

哪怕趙光義不受傷,大宋最後也隻能是撤軍,原因很簡單,打不下對方的城池。

一旦契丹調集主力增援,最後還是會輸。

“你說的冇錯,這也是我準備上書遷都的原因。”

“自古以來,關中之地都是曆朝都城所在,經過千餘年的經營,關中周圍有雄關拱衛。”

“最重要的是,一旦重心放在了關中,河套、西域,都很容易奪取。”

“有了這兩處地方,我大宋就不缺養馬地。”

“定難軍表麵臣服,實際上還是自立,若是能平定定難軍,有了河套之地,我大宋便可以就地牧馬。”

“西域也有心向中原的歸義軍,當時候兩麵夾擊攻打回鶻,便可以一舉收複西域。”

“西域自古產良馬,拿下西域,我大宋便不再缺少馬匹。”

“有了騎兵,與契丹之戰,便有了底氣。”

“開封固然是我等苦心經營,可諸位都是精通經史之人,白紙之上作畫,比起在已有畫作之上增改,更加隨心所欲。”

趙普先是說明瞭定都長安的意義,最後那句說的更是隨意。

“趙相公所言極是,長安乃是曆朝曆代國都所在,必然有天子之氣。”

“趙相公放心,回去之後我便與好友聯絡,隻要趙相公上書,我等必然是鼎力支援!”

不過大家在意的就是趙普最後那句話,聞聽此言,紛紛表示支援。

“哈哈哈,今日是私宴,咱們不談國事,來喝酒!”

率先挑起遷都話題的趙普,哈哈一笑,舉起了酒杯。

旬休之後,便是上朝。

很多人有些驚訝的發現,久不上朝的前丞相趙普突然出現在了朝堂。

趙普現在的官職是太子少保,這是榮譽頭銜,冇有實際的官職,雖然當初管家讓他進京,說是奉朝請,也就是定期參加朝會。

可冇了毛的鳳凰不如雞,趙普也不會真的每次都參加朝會,畢竟奉朝請說的好聽,實際上就是當個顧問。

君臣一番見禮之後,趙普第一個站了出來,呈上奏疏之後,開始洋洋灑灑說起了遷都的好處。

一時之間,大殿之內,隻有他的聲音在迴盪。

“趙相公所言,諸位也都聽到了,這遷都之事,你們如何看?”

趙光義看向眾人。

“臣等讚成遷都!”

趙光義話音才落下,朝堂之上大半官員站了出來,甚至站出來的武將比文臣還要多。

趙匡胤雖然杯酒釋冰權,可現在還冇有重文輕武,武將們的意見也很重要。

狡兔死走狗烹,飛鳥儘良弓藏。

這等至理名言,他們也是知道的。

朝廷既然有平定定難軍,奪取西域的想法,他們自然是樂意見到的。

雖說他們此時年紀都大了點,可正是為子孫鋪路的好時候。

到時候帶著子孫上戰場,混些軍功,積累一些經驗,以後攻打契丹必然能得到重用。

況且自從前些日子天上光幕出現了那些圖畫,這些武將也都感慨不已,恨不得成為蒙古的將領。

開疆拓土就意味著巨大的軍功,意味著金銀財寶,權勢地位。

“遷都之議,太祖之時便有。”

“當時朕是極力反對的,不過想必諸位也都看了那個蒙古帝國擴張史。”

“一開始我大宋就偏安一隅,中原儘入蒙古人之手。”

“這些日子朕一直在想,開封地處平原,一旦北方遊牧南下,無險可守。”

“與其坐以待斃,不如主動求變,遷都長安、經營西域,蕩平草原,不讓我後世子孫再嘗五胡亂華之苦。”

趙光義這番話說的大義凜然。

這時的他已經知道,契丹人是看不到光幕的,蒙古人也看不到。

這就讓他有了先知的優勢,隻要不像前世不肖子孫走上歪路,大宋不說成為第二個蒙古帝國,超越漢唐總該不是問題。

“陛下聖明!”

趙光義話都說到這個份上,滿朝文武隻能點頭同意。

你說硬骨頭?

硬骨頭早就被趙光義搞到地方上去了,畢竟他當上皇帝也是心虛的很。

facebook sharing button
messenger sharing button
twitter sharing button
pinterest sharing button
reddit sharing button
line sharing button
email sharing button
sms sharing button
sharethis sharing butt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