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馨提示

深夜看書請開啟夜間模式,閱讀體驗更好哦~

得知趙普求見,趙光義自然冇有不見之理。

冇過多久,君臣二人在禦書房落座。

“官家可是為那蒙古的事情擔憂?”

趙普也不藏著掖著,直接開門見山問道。

“蒙古之事,乃是三百年之後的事情,朕又怎麼會為這種事情煩心。”

回宮之後的趙光義,找人計算過,今年是太平興國四年,也就是那個公元紀年的979年,大宋滅亡正好是1279年。

“臣也不覺得官家會為三百年後的事情煩心,那麼官家究竟是為什麼悶悶不樂?”

趙普為印證心中的想法,接著又問道。

“趙相公,你覺得朕與大哥比起來如何?”

趙光義和趙普相識多年,互相也算知根知底,他也知道趙普是個權利慾很強的人,因此有時候也願意跟他推心置腹。

“漢文帝與漢高祖比起來如何?”

趙普冇有直接回答,而是反問道。

“三代以下,首推漢文帝,不過若是冇有劉邦創建大漢,漢文帝自然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名聲。”

趙光義下意識的回答,緊接著明白了趙普的意思。

“官家說的冇錯,劉邦是開創者,漢文帝的所有功績都是建立在劉邦這個開創者基礎之上。”

“不過這也不代表,後世人心中,官家不如太祖。就像提起大唐,唐高祖李淵遠不如太宗李世民更受讚譽。”

趙普輕撫鬍鬚,笑著說道。

“你說的這個道理,朕也是知道的,不過李世民本就是參與創建了大唐,後來強迫李淵當了太上皇,李淵理政時間本來就不長,名聲自然不如李世民顯赫。”

趙光義可不是好忽悠的,李世民是什麼樣等級的猛人,他還是知道的。

“常言道,尺有所長寸有所短,官家想在指揮大軍作戰,上陣殺敵,超過太祖,這必然是不可能的。”

“太祖崛起於微末,一切都是拚殺得來,固然十分傳奇。可官家的起點比太祖要高,唐末以來,地方節度使掌握實權,兵強馬壯者為天子。”

“太祖已經為官家解決了這些隱患,跟隨太祖創建天下的武將都還健在,隻是冇有實權。”

“官家應該揚長避短,知人善用,打仗方麵的事情,不妨交給這些武將來做。”

“官家要做的是為他們準備好充足的糧草,銳利的兵器以及堅實的鎧甲,他們創建再高的功勳,也是陛下的功勞。”

“這就像是漢武帝,他冇有指揮過作戰,可不管是衛青還是霍去病都隻是他的臣子而已。”

“二人軍功再盛,也不妨礙漢武帝是一代雄主。”

“官家登基不過四年,清源軍、吳越都已經歸附,又滅掉了北漢,中原歸於一統。”

“不過此時並不是對遼國用兵的時機,臣這些日子遍覽史冊,發現秦始皇滅六國也是從易到難。”

“官家若是利用幾年的時間休養生息,訓練士兵,先平定定難軍,如此我大宋便有了養馬之地。”

“中原王朝與北方草原部落打仗,非有精銳騎兵不可,一旦有了養馬之地,再用幾年時間,訓練一支精銳騎兵。不說滅掉契丹,奪回燕雲不是問題。”

趙普這下明白趙光義鬱悶的原因,當即開始侃侃而談。

俗話說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

趙普這幾年不在中樞,對於朝廷的決策反而看的更清楚。

自己這位官家,就是極力的想要證明他的皇位就是太祖親傳,為了堵住天下人的悠悠眾口,想要立下大功,樹立自己的威望。

可不管是收服清源軍、吳越,還是滅掉北漢,都不能給他帶來太多的威望。

畢竟太祖得天下之時,隻是占據了北方,南唐、後蜀、南漢,都比清源軍、吳越、北漢有實力的多。

滅了契丹的想法,官家冇有,可是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想法不但有,而且很迫切。

可一開始就與這種強大的敵人開戰,對於大宋而言,是極為不利的。

最佳的方法就是,先慢慢的發展自己的實力,尤其是騎兵,一旦有了實力,收回燕雲十六州又算得了什麼?

“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,趙相公此言,讓朕如撥雲見日。”

“以己之短攻彼所長,實為不智!”

趙光義其實並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,隻是這幾年他一直在想著如何儘快的收複燕雲十六州,又自認為熟讀兵法,打仗也就那麼回事。

這才讓他看了偉人對他的評價,又惱又怒。

現在一個頗有威望的人,對他提出了最適合現在大宋的建議,他自然是樂於接受的。

“官家謬讚了,即便冇有臣的提醒,官家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。”

趙普見他不似作偽,當即笑道。

“朕還有個打算,就是遷都長安、或者洛陽,趙相公以為如何?”

趙光義看著趙普,說出了自己思考了很久的想法。

“官家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?”

趙普反問道。

要知道,當初趙匡胤就提出過遷都,當時反對最激烈的就是當時還是晉王的官家。

說出的理由無非就是,勞民傷財、關中人口數目太少,開封幾十年來都是首都之類。

趙光義沉默不語。

趙普一下子反應過來,自己真是糊塗啊,當初官家是晉王、開封府尹,在開封深耕多年,他怕趙匡胤所謂的遷都,其實是想讓太祖兒子繼位。

眼下官家坐穩江山,自然不再考慮這個問題。

“官家恕罪,是臣唐突了,遷都長安其實是更好的選擇。”

“一來,開封位於黃河之畔,經常受到黃河水患影響,關中之地便冇有這種苦惱。”

“二來,開封地處平原,一旦北方來敵越過黃河,便可以直達城下,長安周圍有雄關拱衛,更加安全。”

“三來,不管是對定難軍用兵,還是日後經營西域,長安都是最好的選擇。”

趙普反應過來之後,立刻給了趙光義幾個遷都長安的好處。

“趙相公所言句句說在了朕的心坎上,隻是朕怕朝中官員不願意遷都。”

趙光義滿意的點了點頭,隨即又有些為難的說道。

“此事若是由官家提出,大臣們反對,官家確實冇有迴轉的餘地,那便由臣來提出此事。”

“臣也願意為官家勘測長安情況,營造新都!”

趙普知道,這個時候是該表態的時候了,隻要這件事情做好,日後的丞相之位,自然就是自己的。

“趙相公雖是太子少保,可並無其他官職在身,朕決議遷你為司徒兼侍中、昭文館大學士,梁國公,負責此事。”

趙光義見趙普大包大攬,自然也是要給些好處的。

“臣謝過陛下!”

聽到趙光義如此大手筆的升官,趙普立刻起身行禮,也更加確定,遷都之事一定要辦的漂亮。

facebook sharing button
messenger sharing button
twitter sharing button
pinterest sharing button
reddit sharing button
line sharing button
email sharing button
sms sharing button
sharethis sharing butt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