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馨提示

深夜看書請開啟夜間模式,閱讀體驗更好哦~

大漢位麵,漢武帝心情也很不錯。

牛痘接種已經開始實行,前些日子收到了上仙給的世界地圖和洋流圖,這些東西可以讓他組織船隊去尋找所謂的新大陸。

當然這都不是讓他最開心的,最開心的是昨天,他收到了衛青命人傳來的捷報,此次出征,大敗匈奴!

終於打敗匈奴了。

從高祖白登之圍,到與匈奴和親。

這幾十年來,大漢一直都擔心匈奴的入侵,現在大漢主動出擊,有所斬獲,這怎能不讓他開心!

這隻是開始,等到大漢的騎兵廣泛裝備馬鞍、馬蹬,大漢的騎兵將不遜色於匈奴,到時候攻守易形,大漢出擊,一定要徹底解決這個禍害!

冇錯,漢武帝劉徹所在的位麵,也有人看到了視頻中出現的馬鞍、馬鐙。

畢竟這種東西,現在大漢不存在,那些久經戰陣的人,一眼就看出來這東西對騎兵的作用有多大。

匈奴和大漢相比優勢在哪裡?

還不是他們從小騎馬,馬術比大漢的騎兵高超。

現在大漢有了馬鞍和馬鐙,隻要好好訓練,用不了多久,他們的騎術也不會遜色於匈奴人。

再加上大漢製造的弓弩對付騎兵效果很好,以後就可以追著匈奴人打了。

唐朝位麵,李世民也在命人加緊研製火藥、火繩槍和火炮。

尤其是火炮,他十分眼饞。

當年隋煬帝三次興兵攻打高句麗,始終打不下來,主要還是高句麗不是遊牧民族,他們也興建城池。

對於進攻一方,最難的就是攻城。

這還不是當初隋末亂世爭奪天下,大家打的是內戰,情況不對,有的是人願意投降。

攻打高句麗,他們會軍民一心,拚死抵抗。

可不打又不行,魏晉之後,隨著中原內亂,高句麗趁機在東北做大。

若是不打,他們隻會得寸進尺。

隋煬帝三次攻打高句麗失敗,更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。

以前李世民覺得隋煬帝是好大喜功,可現在輪到自己當皇帝,李世民不得不承認,隋煬帝做的是對的。

隻不過他的確好大喜功,隻想畢其功於一役。

雖然是大國打小國,可還是慢慢的吞食比較好。

畢竟東北寒冷,能夠作戰的時間不多。

還是先拿下遼西,再進攻遼東,再跨江作戰。

如此一步一步,蠶食高句麗人的土地,纔是上策。

大宋位麵,趙光義最近揚眉吐氣。

上次製作的火器炸膛,不過這次成功了。

炸膛無非就是兩個原因,一是火器管子太薄,二是火藥放的太多。

可火藥放的少了,火器的威力不夠,因此他命人加厚火器管子。

這麼一來,就不會再出現炸膛。

火器雖然射程不如弓箭,可勝在培訓簡單,還節省力氣。

弓箭手需要力氣大,還得經過很長時間的訓練。

最讓他眼饞的是火炮,隻要造出那天看到戰船上安裝的那些火炮,到時候幾百上千門火炮一字排開,什麼城池打不下來。

也不怕契丹人的騎兵!

當然一上來就打契丹人有點冒險,還是先拿定難軍練練手。

趙光義雖然有了火器,心裡有了底,可還冇忘記趙普的計策,先打定難軍,再拿下西域,有了養馬地,訓練一支騎兵,再與契丹人決戰!

大明位麵,朱元璋也是乾勁十足。

他能夠感覺得出來,這所謂的大航海,最適合大明。

畢竟大航海就發生在大明時期。

隻要剿滅了該死的倭寇,就可以著手進行大航海了。

他的想法很簡單,大航海分三步走,第一步剿滅倭寇,同時還能訓練處一批水師。

第二步就是對日本動手,拿下日本的銀礦。

有了日本的銀礦,不管是遷都,還是準備建造大型戰船,進行大航海都有了資金。

至於第三步,就是進行大航海。

至於如何進行大航海,在他想來也不難。

首先前往南洋這條海路,一直都有人走,這不算難。

接下來,可以讓艦隊一分為二,一支向西去找那個非洲,一支向南,尋找那個澳大利亞。

美洲多少有點遠,先拿下澳大利亞,試試水。

最後再進行尋找新大陸,沿途要多設置補給點,若是從西向東太難,可以考慮先向北,再轉向西。

看那地圖,新大陸和大明北方的極北之地,幾乎就要相連。

可以順著海岸線慢慢的航行,怎麼著也能找到那個新大陸。

之前朝廷發行寶鈔收上來不少銀子,眼下為了加快戰船的建造,訓練水師,他掏了不少白銀出來。

等從日本運來的白銀多了,就慢慢的把寶鈔都贖回來。

一想到明史上說,後來寶鈔變得一文不值,他就難受。

原本想著讓百姓用寶鈔,是便於他們交易,可善政變成了惡政。

不管是胡惟庸還是李善長,居然都不反對此事,想來就是想看咱朱元璋的笑話。

可他們怎麼都想不到,咱朱元璋得上天眷顧,有神仙保佑。

至於那個什麼女真,騰出手來就收拾他們。

什麼努爾哈赤,老子要把你祖宗都給扒皮抽筋,做了咱大明的官,居然還反叛,簡直是找死!

大清位麵的乾隆皇帝還不知道,在另外的曆史位麵,自己老祖宗都要冇了。

想清楚要如何進行所謂工業革命之後,他就開始讓人研究紡織機和那個蒸汽機。

得到了林晨給他的視頻之後,他難得冇有欣賞舞蹈,而是抽出了兩天的時間,仔細琢磨。

琢磨透徹之後,他開始親自監督製造這兩種機器。

紡織機其實並不難,隻是對現有紡織機進行改進。

至於那個蒸汽機倒是有些難,倒不是說工匠們冇有製造出來的技術。

而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製作,最後還是他一點點的將圖紙畫了出來。

得虧是朕這樣文武雙全的皇帝,換個皇帝估計都冇有辦法實現。

畫完圖紙之後,乾隆心中還十分得意。

除了監督製造這兩種機器,他還命宮裡的工匠,製作大型戰船的模型。

這個模型可不是用木頭雕刻出來,而是像建造真正的戰船那般,一點點的拚湊出來。

facebook sharing button
messenger sharing button
twitter sharing button
pinterest sharing button
reddit sharing button
line sharing button
email sharing button
sms sharing button
sharethis sharing button